今年暑假我在北師大
(京師習書三十天紀實) ◎吳宗陵
讀書去
101.7.9(一)
大的旅行箱,裡面再裝一只中的旅行箱,箱內只裝了些許簡單衣物,空箱是為回程準備的,我料定回來會裝滿一大箱的書,我正上京求學去,下午六點水頭到五通的船,妻兒一路相送,下車吻別,不捨相離,和平輪快速駛離碼頭,一路狂奔廈門,船聲,浪聲,故鄉的身影,妻兒的叮嚀,仍然在我的腦海裡浮沉,廈門到了,,搭乘海南航空,由廈門到北京首都機場,晚上十一點半左右,搭計程車到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學院",辦完入住手續約凌晨十二點半,往後的一個月,我的身份是學生。
註冊
101.7.10-(二)
四樓的大廳集合,同學相約一道註冊去,一路上相談甚歡,離別的一年,更拉近了同學們的距離,誰瘦了,誰胖了,誰更年輕,誰更美麗,當然,誰的書藝進步了,還有誰休學了....,不覺就到了田家炳藝術中心大樓,我們北師大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班,就在此中心六樓教室上課,一樓有展廳演藝廳,音樂、美術系所的專業分科教室,散佈在各樓層。一進藝術大廳,右壁上貼的大型海報,為今年第五屆同學的畢業作品展,拉開了序幕,展場的管制,讓我們無法先睹為快。我們一面辦註冊,一面在 安 老師的辦公室裡,品嘗著廖琪同學,從蒙古家鄉帶來風味獨到的牛肉乾及奶烙乾,煞是好吃,同學並相約明年到蒙古去玩兒去。
琉璃廠.李大師
我們都是「老」同學,一個個忘性比記性好,才隔了一年,就把到琉璃廠的班車給記錯了,二六二路,我們記頭記尾,把中間給忘了,大伙兒上了二十二路公交車,眼看著車子過了琉璃廠站而不停,一臉狐疑,問了車上的服務員,這才知道搭錯了車,大伙兒只好搭到終點站下車再往回走(那是最近的距離),也好,順便逛街啦!;七月的北京,那還真是熱死人,路上每人買一支冰棍兒(北京人管冰棒叫冰棍兒),不然可就要中暑啦!中午找了一間有冷氣的小館兒吃飯,卻沒有洗手間,要到幾條巷子外的公廁洗手,這可也是北京的特色?我在琉璃廠的中國書店,待了一個下午,事先選好一些書籍,離開前搬到櫃台上一起結帳。我們同學相約5:30分在天橋下見面,大伙兒都到齊了,只見人群中多了一位貴客,那是我們共同的朋友,北京的名人,琉璃廠的篆刻家,毫芒篆刻大師, 李政 先生。在北京其實 李 先生才是主人,今年的神州九號太空人升空,沿往例, 李 先生刻章致贈太空人攜上太空,並即將於近日接受採訪。我們接受了李大師盛情,每人獲贈一枚現刻閒章,在彼此推讓之下,李大師也接受了我們回請的晚宴,大伙兒歡聚一堂,李大師給了我們許多的鼓勵;認識李大師,是去年到北京時,課後逛琉璃廠,在李大師的篆刻處,李大師下刀篆刻的神采,吸引我駐足觀賞約莫半個時辰,我以拙墨換其巧印彼此交友結緣,並幾次於課後帶同學交流拜訪,成了好朋友。
北京.被驚!
酒足飯飽終得散席,候車亭上別過大師,大伙兒在突如其來的大雨中,擠進了262路公交車,這回可是坐對了車,車子一路往北師大開去,可這雨來得太突然,每個人是一身濕,不過大伙兒好像並不在意身上被淋濕,倒是關心抱在胸前的那一袋書是否安全。一路上車子開得緩慢,大雨讓候車的人少了,一個個都找地方躲雨去了,我見車外大雨不停,雨水宣洩不及馬路已成河流,車子在水中行進,這水已淹過了大半個車輪,司機索性把車子往路中間一擺,(車子並未拋錨)老子我不開了,一旁正好也開來一輛262路公交車,司機搖下窗來,彼此交換了意見,隨後即站起身來,大聲吆喝著,要車上乘客都下車,改搭乘另一輛車去,這下可好!大伙兒全傻眼了,他老兄加上車上的服務員同志,未說一聲抱歉不說,仍持續大聲喊著,說是為了大家好,要不然大伙兒都回不了家了,本地乘客倒好,個個處變不驚,理都不理他,我們這一群台灣飛來的傻鳥(呆胞),還真是怕了共產黨,話說:咱們隊長心富兄,一聲令下!便身先士卒,包包一拎褲管兒一撩,轉進了!?咱們這一隊既然都打上了北京,這軍紀嚴明,隊伍決不能散,大伙兒決定追隨著隊長,一個個往水裡跳。明天是開學典禮,即第五屆同學畢業展開幕式;今年我輕裝出征,(去年因為是菜鳥,帶了一堆衣物、鞋子兩三雙)鞋子要是濕了,恐怕明天要打赤腳出席了,我緊跟在後,撩起褲管脫下鞋子,一手提書一手提鞋,往下一跳,我的媽呀?鞋子飛了一隻!這鞋就像小船一樣,還真是一路順風,我像是西臘神話故事裡的天神,邁開大步,伸出一隻大手,一把抓住了小船,聽見車上本地乘客喊著,快、快、鞋子漂走了,緊接著一陣笑聲,我臉上浮出了尷尬的笑容,真是狼狽不堪,這一仗還沒打呢!難不成?這是震撼教育嗎?京人!驚人!
人生不畢業
101.7.11(三)
人的一生總有幾件值得慶賀之事,學業有成當可算上一件。今天的畢業作品展,在北師大書法碩士研究班裏,也稱得上是一件大喜事,這兩年來學長姊的用心付出,呈現在作品上的是一片美好的氣象,今天的主人之一,第五屆的班長楊平學姊缺席了,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憾事,去年第一次見面,活潑熱心的楊平學姊,現正住院中,據知是得了血癌,畢業展的作品中,楊平學姊的作品評價是非常高的,該是第五屆同學中的精英,電話裡楊平學姊的堅強,我們流下了眼淚,楊平學姐說:「我會好起來的,請各位不用為我擔心」我們給楊平學姊滿滿的祝福,用今天的大喜沖破癌症的魔咒,楊平學姊,妳會好起來的,我們為妳加油!(我們正準備相約到天津的醫院去探望她)。
鴨子.壓紙
開幕典禮,名畫 家潘曉雲 老師以感性的口吻致詞,就像 潘 老師平常教學的花鳥寫意一樣精彩, 潘 老師重提了去年的鴨子事件,「金門土鴨(陶土)PK北京烤鴨」經過一年的拼搏,台灣(金門)的土鴨"全記得”戰勝了北京的老(烤)鴨“全聚德”; 潘 老師說每天對著案頭上的鴨子就想到我們,這得話說從頭,事情是這樣的:去年上北師大前,大學長沃源兄特別提醒“莫忘交流",請各自攜帶小禮品互換,接電話時我正為湖埔國小藝文深耕的捏陶作品,進行燒窯工作,一連串的聯想”北京烤鴨”,鴨子(壓紙)紙鎮之意趕鴨子上架(壓紙加上筆架兩用造型),二話不說,隨手捏來便覺有趣又有意涵,一口氣捏了20隻土鴨,火燒1200度(無釉本燒),文具店買包裝紙,一隻一隻細心包裹,帶上了北京,成了我最好,也是最具特設色的小小記念品,是書寫作品不可或缺的鴨子(壓紙)紙鎮也!因為搶手又數量不多,所以還欠了同學及師長一些鴨子,據同學來報,典禮後 倪文東 教授還問起此事說:鴨子是怎麼回事兒?(北京腔)因 倪 老師的課排得晚,鴨子?鴨子吃完了!
迎新送舊
101.7.12(四)
不能免俗,今晚按例舉行迎新送別晚宴,中午的謝師宴由第五屆同學當主人,晚上這一宴第五屆同學成了客人,由第六屆同學當家,祝賀、話別、期勉、能說的好話一句不少,可就少了金門高粱,熱度稍嫌薄弱了點,宴桌上,五屆李誠嘉學長提及7月12日 將組隊到江西景德鎮參訪,同桌 周 教授(誠嘉學長好友,台灣台南人),在景德鎮某陶瓷單位上班,邀請到景德鎮去玩幾天,學姊康佳雯16日也要去,16日正好休息,我打算再請兩天假也一同到陶瓷的故鄉景德鎮玩玩,宴後在阿嘉學長306房內定案,阿嘉與 周 教授12日先去上海,再轉往景德鎮,我與佳雯、世彬,16日準時景德鎮報到。
班服
去年上課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就是我為每一位同學製作了一件班服T恤,正面寫上北師大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而背面為每位同學作了一幅對聯,以同學的名字冠頂,把北師大書法碩士研究班每位同學的心,緊緊的凝聚在一起,上起課來非常有勁,今年上課只有九鼎兄及佳雯姐帶班服來,大都捨不得穿,怕穿壞了, 留在家裡並當作品保存,永為紀念。阿嘉學長把帶來的染料留給我,我請廣秀學姊再幫忙買白色棉T,沒帶來的同學為他重寫一件,也為新同學創作一件,冠名棉T班服是精神的象徵,同學們穿起班服來,就像是一家人。
古代書論及書法史(一)
虞曉勇老師上課非常有內容, 虞 老師是書法博士,博士後研究,著作等身,所著專書與論文發表均倍受推崇;上課之前先為同學們提出參考書目,便利同學回家做研究,介紹歷代書法論文選、佩文齋書畫譜….等等約20冊書目,光聽書名就感覺沈重; 虞 老師今天上課的重點,在草書的"心手雙暢"之說,討論東漢趙壹的"非草書"。下午 鄧寶劍 老師的書法史,由上古歷史及其刻劃符號說起,重點在商代書法, 鄧寶劍 老師,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副教授及藝術博士,博士後研究, 鄧 老師上課的特色是,先提正面論述,然後對每一個問題再提出副面思考,使上課內容加深了橫縱面,我覺得對研究生來講,反覆思考是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古代書論及書法史(二)
101.7.13(五)
今天的書法史講解秦代、漢代書法;講古文字之形成,(所謂的古文字是指秦小篆之前的文字)皆以線條表現來完成,而今文字之形成(今文字是指隸書之後的文字),是以筆劃表現來完成字體;再提到摹涯與碑的區別,所謂摹涯是指直接在山上的石頭書刻上石,而碑刻是把石頭運回加工書刻完成,又談;紙張在西漢就有生產,是用來包裝用的,到了東漢的蔡倫改變其用途為書寫用紙,再談;唐太子宗李世民開盛唐之先,用行書寫碑,然後才有李雍以行草寫碑,續談;帛書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的第一句話原為,道可道非"恆"道,為避皇帝劉恆,改為道可道非"常"道(也是恆常之意),又;新隸體指的是漢代的楷書,嚴格說來漢代隸、行、草書共同影響而產生了楷書; 虞 老師的古代書論討論的是蔡邕的”筆論”及”九勢”,此兩篇是否出於蔡邕之手仍有疑義,說是好文章,倒也無庸置疑,查蔡邕因避黨錮之禍,有10年時間亡命吳會(後漢書記載)蔡邕亡命吳會,並在那裡留下了一些奇聞逸事;續談”傳東漢崔璦草勢”,草勢不談草書之勢,而是以自然物來比喻字體之美感。
古代書論及書法史(三)
101.7.14(六)
今天 虞 老師續講筆陣圖及孫過庭書譜,筆陣圖據傳是魏鑠( 魏 夫人)所作,最早出現筆陣圖之說是在孫過庭的書譜,又說是王右軍所作,筆陣圖這篇文章在講書理與書源;書法的最高層次應先看精神,就是講到書道,並將創作與欣賞做了區分, 鄧 老師講三國、西晉、及南北朝書法分析真跡、摹本、刻帖、碑刻之區別;摹本是用雙鉤填墨法,就是用很淡的墨,細筆鉤輪廓按濃淡填墨,而刻帖是把紙或絹布上的真跡刻在碑上或木板上,再由碑拓印(不是書家本意),書家並不知道,可能經過百多年後人所為,而碑刻是在碑上直接書寫,再用刀刻或在紙上寫再摩刻,但書家本身是知道而寫的;解釋破體之意,就是多種形體的字型書寫在一張作品上,並講解王獻之書法形式特徵,其筆法簡潔、勁健,多用直筆,其結體外拓寬博,其章法正奇變化、連綿縱引;並說明碑與帖之差異,(一)銘石書與日常書之差別,(二)刀刻與書寫之差別,(三)天工與人力之差別;課後與心富兄一起逛書店,在北師大圖書出版品部,我與心富都挑啟功先生的書看,各買啟功書信選一本;7月25日 北師大將舉辦啟功先生百周年紀念及遺作收藏展,此書信選集趕在紀念日前出版,我與心富等不及先賭為快,隨後我又選了啟先生的收藏集一套10本,其中只有八大山人法帖及敦煌摹涯殘片,及明拓北魏張猛龍碑三本是我喜歡的,店裡不賣單本也就沒買成,我們又到對面天橋下的舊版書攤尋寶,每本書一律6元,老闆以共產黨員身分賣書,左一聲同志右一聲同志,一切按規律,看完書喊你歸位,怪彆扭的,我與心富兄各挑選了幾本,草草走人;睡前心富兄送來韓國小泡麵一包(心富兄知道我有睡前吃泡麵的惡習),口味獨特,本應一覺好眠到天亮,不知為何原因,卻是一夜難眠,怕是想家了?果真應了家父在世時,常調侃我的一句話說:「狗頭吃了天就光」(閩南語)果真天亮了!
為錢煩惱
101.7.15(日)
一早到了班上葉爾盛同學轉告康佳雯學姊來電,去景德鎮的火車票已經確定買到了,明天晚上約8點左右搭軟臥火車,由北京火車站出發到江西九江火車站下車, 阿嘉學長及 周 老師一同去接我們。福利餐廳的充值卡只剩下50多元,今年的物價明顯上漲,也反應在飲食上,充值的時間都正在上課,有一點不方便,到景德鎮前,身上有一些學期結束才要結清的住宿款,及返台需購買機票的錢,打算寄放心富兄處,心富兄建議我到勵耘學苑對面,”中國農業銀行"開戶,24小時全自動可存提款;我辦完了手續,嗯!一卡在手,萬事ok,既安全、方便又省事,再也不必為錢煩惱了。
重擔
101.7.16(一)
楊校長在這一段學習當中,算是我的學長。楊校長上課的用心,是大家公認的。授課的教授均讚賞有加。學習的成果非常豐碩,感動了師長,也鼓勵了同學。他替台灣同學帶來榮譽,也給金門來的學弟們加重了責任。我與心富正討論如何分擔這一擔!總得有所表現。這幾天都睡不好覺,老感覺這一擔好重。
專題(書法的體勢)
秦永龍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書法系前系主任,文字學學者。這一堂課是專題演講, 秦 教授為我們講“書法的體勢”秦師以「草字訣」做為題目的引言。草字訣的前四句是這麼寫的:「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豪厘雖欲辨,體勢更須完」。這其中的體勢就是重點之所在。秦師總結體勢的說法,比喻為一幅作品中,單個字的藝術形象,就是形〈體〉貌,姿態,神情,氣質等四項的總和並勉勵同學說:用古人之方法,結百家之所長,成一家之風格。又比喻說用秦師自己的方法,是把自己當成一隻蜜蜂,而守則是「採百花之精華,練自己之甘蜜」。這炎炎夏日「甘蜜」聽起來多消暑啊!
逃學、學陶(前進江西景德鎮)
上了一星期課,下午休息,明後兩天跟老師請了假,上景德鎮學陶去,我們的領隊 周明聰 教授是台南人,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碩士,也是中國中央美院藝術博士,是北師大 鄧寶劍 教授挚友,曾於北師大碩研班作專題演講,與第五屆同學結下不解之緣。據說 周 博士在景德鎮將有良好發展,此行可一道參訪周師即將主持的某工作單位。在此也預 祝周 教授能一展長才。這一趟旅程,我們預計乘坐火車,由北京出發,時間訂在今晚8:00,晚上在火車上過夜,明天清晨7:00左右到達江西的九江,三天的陶學路程由九江開始。
景岡山號
101.7.17(二)
生平第一次坐臥舖火車,阿嘉學長與 周 教授先行一步,明天一早會到九江火車站接我們。廣秀、佳雯學姊, 林世斌 老師(台灣來的台 師大 博士生)還有我共四人一同搭乘景岡山號列車,一路開往九江。車上的臥鋪是四個人一間上下鋪四頂床。廣秀學姊因決定得慢,後來補上票,因此廣秀學姊的臥鋪在另一車廂。三個男生只有她一位女生,兩男生在臥間內,當廣秀面打赤膊,演脫衣秀,廣秀拉起皮箱一股惱兒往我們的臥間衝,嚇得花容失色,我跟她互換了床位;房間下鋪,就那兩位同行的朋友,行徑一樣囂張,鎖門不讓進,敲門不開,還得勞請隨車服務員開門。兩位年輕人也到九江下車。看上去三十來歲,並無兇惡相,只覺沒教養。上鋪那小夥子,看穿著應是一位運動員,反倒文質彬彬,有讀書人的樣子。看來兩岸的教育都出現了問題,中國的儒教要加強了,回想;咱們搭的可不是景岡山號嗎?真他奶奶的,"土匪"!【我因打字打得慢,分稿請班上幾位同學幫忙打,憓瑛分到這一段,認為最後這一句不雅,沒有打上,後來我又自己補上;我覺得,雖然是馬後炮,還是得臭他兩句,嗯!看來我也是有問題,(憓瑛是台中大雅國中現任教師)】。
景德鎮陶瓷學院
101.7.18(三)
涼拌粉是此地地方小吃,下九江火車站,大夥吃的第一餐早點,看似不起眼,還真好吃。我們路上經過鄱陽湖,由鄱陽湖大橋進入景德鎮,四邊風光秀麗,遠眺群山,峰頂雲霧繚繞; 周 博士一路介紹沿途景物,車上大夥兒對著窗外猛按快門,真乃人間仙境也!周博說:江西境內有盧山、三清山、龍虎山、還有景岡山,說是四大名山!三清山,龍虎山是道教的聖山!有這麼一說:「當官的人要上景岡山,退休的人才上盧山」。景德鎮以前是屬浮樑縣,而現在的景德鎮是景德鎮市,浮樑縣反歸景德鎮市管轄。我們來到了陶瓷學院新校區,兩天的參訪就從這裡開始, 周 博士受聘於景德鎮陶瓷學院文化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據悉周博與陶瓷學院校長,是博士班的同班同學,此工作是借其所長,委以重任。周博即將在施展抱負,為台灣打品牌。
一畫苑
景德鎮的陶瓷業相當競爭,陶瓷學院的譚秘書長親切招待我們,在一畫苑見到非常好的陶瓷作品,苑方為了防止作品被摹仿,禁止拍攝作品。應苑方邀請我們在現場進行了筆會,並與當地藝術家一同交流,在陶瓷作品上創作留念。我受邀為苑方寫了中堂一幅,及冠名聯一對,阿嘉學長提供我剛購得的清潔陶版土坯用的大圓毛刷充當大筆,讓我書寫”一畫苑”三個大字中堂(因找不到合適大毛筆),不過其效果卻出奇的好。現場即時創作冠名聯,是我一直以來都在訓練自己的功課,我用一畫苑的一畫二字,試做「一方盛譽在景德,畫盡江山陶世家」,當然做得不好,不過當作創作練習,自認無妨。(見笑了)
五行窯
台灣來的國畫家陳慶,台中市台中國小美勞教師,曾擔任台灣省陶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陶瓷藝術教育學會理事長。倆夫婦從教育單位退休下來後,選擇到景德鎮落腳, 陳慶 老師在燒窯技術上有所參悟,精研五行之術創"五行窯",製作的茶壺、茶盤、擺飾均相當有特色。阿嘉兄在這裡創作了大茶盤,今天來取件,來之前阿嘉兄事先向我說明: 陳慶 老師的小女兒,目前還在台中某國小教美勞,暑假來看父母,嘉兄來做茶盤時曾透露我今天會到,介紹說我對手捏陶有一手,能傳授她幾招,要我一定要露二手;我們來參訪 陳慶 老師的店,並做了捏陶交流。 陳慶 老師的小女兒遺傳父親對陶藝的天份,能舉一反三,其實自己也有二把刷子。嘉兄對我的恭維,也實在是不敢當;這位小 陳 老師虛心就教,反倒是我應該學習的我們互相交換了意見,彼此學習對方所長,教學相長,好不樂乎!
盧窯
101.7.18(三)
盧窯在景德鎮相當有名,一個早上我們五個人共創作了14件作品,我創作了4件(瓶飾彩繪),以青花及釉裡紅為主,另嘉兄3件, 林 博士3件,佳雯學姐2件,廣秀學姐2件。這是釉下彩的彩繪創作,釉藥的濃淡調配須要經驗,幾經試筆漸入佳境,對自己所創作的作品頗為滿意。我的第一件作品是”長瘦葫蘆”(長壽福祿之意),第二件是滿地金銀枇杷香,第三件作品”望眼亦穿”,第四件作品是”莫貪言”,這些作品在今年的年底(12月)將回到台北,參加景德鎮與台北的陶瓷文化交流展。
老鴨攤
我這金門的群鴨塘主,要來會會景德鎮的老鴨攤主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因為老鴨攤已沒有了鴨子,這景德鎮餐館裡的老鴨湯,味道著實鮮美,但這鴨子已不是從老鴨攤來的了,據說從前這裡專門養鴨子,因時代變遷,老鴨攤不再養鴨,卻做起了陶瓷加工的生意,這燒窯工廠所做的陶板相當大塊(3尺X6尺,4尺X8尺…..等),提供陶做書畫創作用,一下午我們共同創作了2件3尺X6尺的作品,一件現代版”紅龍魚”,一件傳統的松竹梅歲寒三友,這兩件都是青花釉作品,是屬於釉中釉之創作法。大夥用心,對自己所創作的作品也都自我感覺良好,特別在作品最後的落款畫了押(鴨),刻上一枚鴨印這也是大伙的意思。據 司機陳 先生說一塊4X8的大陶版,有賣到人民幣 4萬元左右的,而畫好的作品(小有名氣者)大概售價在人民幣20萬元左右可以成交。我們這兩件大作品也將在年底台北的陶瓷文化交流展上順道回娘家與台灣的親友見面。
瑤里
101 7 19 (四)
瑤里是景德鎮市浮梁縣的風景區,車子進入瑤里,街道上的老房子留下許多四、五十年代的標語,據說這是新四軍陳毅的部隊,當年幾十萬大軍駐守之地。吳姓是瑤里山區的大姓,吳氏宗祠背山面水甚有氣勢,這裡敘述了許多吳氏族人的故事,例如在瑤里發現了陶瓷土是吳氏族人在此發達的主因之一,又據譚秘書長所說,在三國時,吳國的孫全第九子所管轄之地稱東吳,今之安徽,江西一帶,後來孫權戰敗,此地孫氏後人全部改姓吳;土產店的許多土產別有特色,小河魚乾,毛竹筍干,岩耳,苦褚豆腐,苦褚粉絲,其中以苦褚豆腐及苦褚粉絲最為少見,據說是山上一種叫苦褚的植物種子,果子很小但可磨成汁,做成粉再加工成苦褚豆腐或粉絲,中午的餐桌上便有一道苦褚豆腐吃起來有黏性,有點像麻糬,口感很好,據說當年共軍在山上因缺乏食物,天天吃苦褚渡日。吳氏宗祠前有一條大河,河水清澈,河裡的錦鯉又肥又大,不怕生,橋上任人餵食,錦鯉最愛吃的是泡麵,並無管理單位阻止,在台灣很多風景區池塘的錦鯉是不准遊客餵食的,以免造成錦鯉誤食或因水質變髒而暴斃,這山上流下來的水源源不斷幾個世紀,就像聖經上所說這是活水的泉源,這兒的錦鯉成了天之驕魚。山上立有『寫生基地』的牌子,並有房舍出租, 司機陳 先生告訴我說,瑤里因為風景秀麗,每年有許多學生、藝術家到此地來寫生。
汪胡
汪胡原始森林風景區,在江西與安徽交界處,車子行經地界,大伙兒下車留影, 司機陳 先生特別引導我在地界碑前"腳踏兩界",一腳在碑上另一腳跨過界碑,踏在安徽境內獨照留念。我問風景區管理員,汪胡名稱的由來,管理員說汪胡就是汪姓與胡姓;汪胡山區的竹子很多,竹林路邊有簡介牌,告訴遊客如何尋找冬筍,產期在每年的12月份左右,山上的瀑布水量豐沛,瀑布下高低起伏,綿延不知盡頭的清澈河流,孕育了無數生命,據說山頂上瀑布源頭有一大水庫,提供下游百姓的民生用水。
一斤是 十兩
來到景德鎮不能空手而歸,大伙兒一道去釉料廠買釉料,阿嘉學長一直念念不忘釉裡紅,特選購了兩斤,佳雯學姐也買了一斤,我也選了一些特殊釉料,店裡不賣乾粉,釉料均已調好裝入寶特瓶,綁上提繩,店員說釉裡紅 一兩12塊,一斤120塊,我說一斤16兩,不是應該160塊嗎?店員 黃 小姐說我講的一斤16兩 是舊制,現在一斤是10兩 ,我聽了滿頭霧水, 黃 小姐接著說一斤是10兩 , 一 兩 是50公克,一 斤是500公克,原來如此,一斤(市斤)等於500公克並沒錯,但一斤不是16兩 我可就孤陋寡聞了!半斤八兩這成語要改了。
辭周博回北京
101.7.20(五)
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陶瓷學院依山傍水,垂柳徐風,睡蓮尤多,大地初醒朝陽生輝,大伙今天要離開陶苑,相約到周博佳辭行,校園15號樓是教授的家,周博小兩口住在3樓,周博的小娘子一早出門,為大伙張羅了豐盛的早餐,比起連日來天天吃館子,這一餐算是正常了。周博的家有幸福感,大伙兒都有了回家的感覺,一會兒車子來接我們,辭了周博夫婦,我們搭乘上午10:00景德鎮開往北京的CR1872班機,廣秀的老公來接機,廣秀學姐還在小學教書,趁著暑假明天的班機又飛泰國度假,大伙兒也預祝廣秀學姐這一趟泰國之旅玩得愉快。
試筆大會
阿嘉學長明天回台北,行前在琉璃廠採購行當,晚上大伙兒就在阿嘉學長的老巢(勵耘學苑306室)吃水果喝咖啡,聊天,喝啤酒。最重要的一件還是試筆,阿嘉學長在景德鎮買了一枝很長筆桿的提筆,大伙兒都想買一枝,店裡就這一枝鎮店寶,沒了!因此大伙兒便開始起鬨,喊價!加碼!阿嘉學長鐵了心,就是不願割愛。今天晚上的試筆大會,正是大伙兒所期待的。爾盛搶先在地上鋪了毛毯,佳雯鋪了上好的紅星宣紙,有人倒墨,有人提水,大伙兒排隊輪流上陣。這一枝普通價錢的筆,被大伙兒捧上了天,成了炙手可熱的”寶筆”,寫出來的字還真的是有一點不一樣,可神了。
楷書(一)
101.7.21(六)
傅如明老師介紹楷書的形成是在魏漢之際,學習小楷的書帖有鍾繇的宣示表,賀捷表,荐季直表。歐體與柳體是基礎,顏體與褚體有變化。王羲之小楷的法帖有樂毅論,黃庭經。王獻之有玉版十三行,鍾紹京有靈飛經,趙孟頫有道德經。楷書與篆隸的不同點在於楷書是提案用筆,而篆隸是絞轉用筆。中楷有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大寫陽符經,倪寬贊,歐陽詢有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有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有玄密塔,魏碑有張猛龍碑,元倪墓志,鄭文公碑。楷書的變化在字形及通章編排錯落,而書法學習的幾個問題是1.要眼高手才能高2.以古為師3.順序4.實臨5. 先專後博6.出臨用毛邊紙,半生宣7.多看展。最後掌握方法,走對路徑學起來就事半功倍,抓住一個點,不必也不可能全書體都精,呈現個人特色。
楷書(二)
101.7.22(日)
今天 傅 老師講隋唐,五代時期的楷書,楷書的發展到了隋唐漸趨成熟。隋代楷書南北合一,北書以骨盛,南書以韻強。隋代的楷書有智勇,智果,丁通護,房玄謙,盧焯,趙文淵,其中以智永最為有名。唐代的中國書法進入了繁盛時期,因此唐代出現了一批被後世奉為圭臬的楷書大家,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唐代楷書法發展的三個時期,隋代楷書的繼承和發展,可分為初唐對六朝,中唐顏真卿楷書變法,晚唐 法的末路,歐陽詢的書法法度嚴謹,,九成宮醴泉銘是其代表,褚遂良的書法窈窕合度,雁塔聖教序是其代表作之一。顏真卿的書法豐腴雄渾,郭氏宗廟碑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柳公權的書法偏重骨力,後人譽為”顏筋柳骨”,玄密塔碑是其代表,五代的楷書以楊凝式為代表,韭花帖是其代表作。
宋、元兩代的楷書
101.7.23(一)
宋代是以”經義取士”,科舉進身和官吏考績兩方面,對”楷法通逎美”的要求在宋代已不復存在,朝野不再以書法相尚。書法在”尚法”的唐代,宋人以為是一座高山,他們感到要突破這座山峰是有困難的,因而轉向以”尚意”為書法的風氣逐漸興起。由於手抄經籍大多被印刷本所代替,因此宋代的楷書進入了式微期。代表宋代的楷書家有蔡襄、蘇軾、黃庭堅、趙佶、米芾、張即之。元代由蒙古族所統治,元代書法已崇尚古法為主,表現出對宋代”尚意”書風的反對,元人追蹤晉唐,師法古人,重新回歸到對法的悟化。元人書法初學唐,後學晉,就楷書而言,代表的書家有趙孟頫、鮮于樞、鄭文原、柯九思、倪瓚、俞和、張雨等,其中以趙孟頫最受矚目。
明.清楷書
101.7.24(二)
明代書法可分三個時期,(一)前期-從漢武時代到天順時代(二)中期-從成化、弘治時代到嘉靖年間(三)晚期-嘉靖以後。前期書家有三宋,宋克、宋玉遂、宋廣和二沈,即沈度、沈粲兄弟,其中以沈度的楷書為最工,被明太宗譽為「我朝之王羲之」,尚有解縉的楷書亦為可觀。後人稱流行於明代朝廷文案的官楷為”台閣體”。台閣體原本指文章,明代永樂、成化年間,上層官僚之間形成了一種文風,其特徵為書寫細膩精緻,一絲不苟形體美妙婉和,於是明初小楷就進入只講”筆法”:”字形”的工穩婉媚的唯美之路。中期代表書家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寵,晚期楷書代表書家有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清代初期以”館閣體”為盛,與明代的”台閣體”異名而同質,追求烏、方、光、千人一面大凡缺乏個性,平、板、光、圓、勻是其特徵,但其所蘊含雍容,平和的氣象則不能簡單的予以全盤否定,其代表有沈荃、陳奕禧、篁崇光、姜宸英、汪士鋐、何焯、張照、汪由敦。清代的中期至董趙為宗的單一局面,出現的帖學四大家,代表人物有劉墉、梁同書、王文志、翁方綱。楷書方面書家以金農、鄭板橋、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清代的晚期在道光以後,碑學書法取代了帖學書法,其代表人物有何紹基、趙之謙、張裕釗、康有為。
學打字
寫文章不是我的專長,從小就不愛讀書,就連寫字畫畫在我上專科之前也難得看我塗上幾筆,我只有一個興趣,就是做白日夢 (幻想),整天無所適事,現在當了老學生,學寫文章?難呀!用電腦打字,那就更不容易了!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拼,好不容易打了幾行,不知道是按到哪一個鍵,不見了一大半,又重新來過,陸陸續續三天下來,才打了一千多個字;功夫沒有,決心還是有的。在北大的這一個學期,要把電腦打字學上手,以前當學生不會寫字不行,現在當學生不會打電腦嗎?先不說寫文章,就做作業吧!也就甭提了。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廣秀學姐幫我買來了白色棉T恤,我利用晚上時間,開始了我的創作,首先我要為每一位同學做冠名聯一對,題目就鎖定在”書法”與”繪畫”的範圍,視各同學的特色任我發揮。今晚我先在T恤的正面寫上北師大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並落上款,因為還有其他的作業,我只能寫上10件左右,預計一星期之內完成,畫上印章提上冠名聯,同一班上課尚有第七屆同學,一共約35件。
啟功學
101.7.25(三)
被譽為北師大之寶的啟功先生,其在書法領域上的成就,儼然已成為一門啟功書法學,並躍上國際舞台;今年是第四屆舉辦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今天在北師大的英東大樓會議廳舉行;啟功先生百歲誕辰遺墨展,明天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展出,北師大建校110周年紀念一系列的活動,在這酷熱的暑期中正熱鬧的進行著。早上九點整,我們準時參加了啟功書法學第四屆研討會議,來自各地的學者專家,坐滿了會堂,第一階段的開幕式,我們以學生的身份參加了,台上的專家學者輪番致詞,中國書協趙長青副會長到金門交流時,我們金門書法學會也多同桌交流吃飯,今天不同,在大陸趙副會長是高層,我沒好意思去打招呼,趙副主席一旁都是北 師大的 老師、教授,我保持了低調,做個本份的學生。
舊地重遊
難得休息,我約心富兄舊地重遊,去年我與楊校長及心富兄山三人騎單車遊北京,第一站徐悲鴻紀念館,因掛牌整修不得其門而入,今年楊校長畢業了,我與心富兄一路從北師大走到徐悲鴻紀念館,去年掛的整修牌依然在,崗亭裡走出一位管理員,我問他為何去年整修,今年還整修但一直都沒動,管理員笑得有一點詭異,回我說去年修、今年修、明年還修,再等等總會修的;我說這共產黨學到了『台灣精神』了,一件工程一個拖字了得。
梅蘭芳紀念館
一不走二不休繼續走吧,心富兄帶了背包,我手提一瓶礦泉水,走到了梅蘭芳紀念館,一張門票十元,館裡能給參觀的也不多,這一邊整修中,那一邊禁止遊客進入,倒是紀念品部的 那一位 小姐,還蠻親切的,店裡有徐悲鴻水墨畫的真跡複製品,還有張大千、齊白石、吳湖帆的作品,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四條幅的齊白石荷花原尺寸複製品,我駐足觀看好久,我想這十塊錢的門票是值回票價的。
恭王府
這恭王府的確大氣派,還有護國寺護著,我與心富兄一路走來,先是到了對面的護國寺街,走到了盡頭沒看見護國寺長什麼樣子?問了店家才知道護國寺街沒有護國寺,只有這一條街,(有被耍的感覺),一人買一支北京的冰棍兒消消氣。恭王府一張門票四十元我把票給心富一張,兩人到前面去看簡介路線圖,入門時,新富先進去,我卻找不到票,我的票掉了,我又回頭去重新買了一張票,花了加倍的錢不能空手而回,一進門就猛拍照,我和心富算是散客,跟著前面旅行團的導遊走,聽解說:這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和珅,到目前為止,和珅的排名還是世界首富,和珅在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