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陵
其財產總值合人民幣三千六百個億,這數字是在1960年代所統計的,若以目前的物價,那將是更無法計算;和珅的家宅藏寶樓,在和珅被抄家時據說連續六天六夜都無法搬完。第二位主人就是恭親王奕訴,是清咸豐皇帝的第六子,在清末曾權傾一時,是慈禧太后所倚重的大臣,主管外交,這恭王府的建築規劃及建材直逼皇宮,有這樣一句比喻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仔細了解還真不為過。
侯剛!侯剛是誰啊?
101.7.26(四)
博物館有一百年的歷史,與天安門廣場相連,早上9;00開門,大概是暑假的關係,人潮非常擁擠,排隊進場前後要一個多小時,展場有14個展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面積很大,我們今天先參觀啟功先生的遺墨展,在1樓11展廳參觀的人潮擠滿了展場,閃光燈此起彼落,稱讚聲不絕於耳,有幾位同學在展廳不期而遇,孫聘東同學把我拉到一邊,問我啟功先生的弟弟有來,你見著了沒?我說:別說沒見著,就是見著了也認不得,因為我不知道啟功的弟弟長什麼樣子。不一會兒當我與心富兄、亞蘭同學一起走出展場,見門口圍一大群人,請一位先生簽名,我的直覺告訴我,那就是啟功先生的弟弟,應該叫啟什麼來著?我要亞蘭拿著邀請帖請啟先生的弟弟在帖上簽名,我幫她搶拍了幾個鏡頭,角度不錯,甚是得意;心富兄走遠了,我把他叫回來,心富問我 那 先生是誰,我說快把你的請柬拿出來,你不正在學啟功先生的字嗎?啟功走了他弟弟還在,讓他簽個名意思意思!心富趕緊從背包裡拿出請柬,備好筆,此 時老 先生已經不簽了,家屬扶他座在一邊休息,心富兄趨上前去表明了身份,說是台灣來的啟功書法的愛好者,老先生眼睛一亮露出了和藹的笑容,提筆在心富兄的請柬上,寫下勉勵的話,並簽名侯剛兩個大字,我們都傻眼了!侯剛!侯剛是誰啊?這笑話鬧大了,我從中午休息吃飯,一想到就笑,我們都笑成一團,真是糗大了,(後來經證實,侯剛真是啟功親弟弟與啟先生本姓均為愛新覺羅)。
民革
班上有一位北京的執業女律師,是位美女,叫曲萍,跟我們這一群台灣來的同學特別投緣,曲萍說,在大陸目前也有國民黨存在,名稱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大陸最大的在野黨,曲萍同學是民革的北京某區主委,今天晚上曲萍召集了同志,席開三桌,宴請我們這一群台灣來的朋友,又特別請了一位名書 家張永紅 先生,與我們現場筆會交流,晚宴豐盛,主人熱情讓人有回家的感覺,這一餐從下午4:30入席到晚上9:30超過,邊吃邊筆會有獻唱的有吟詩作對的,足足吃了5個多小時,是我吃過最長的筵席,我們戲稱這叫「長城席」好長啊!不過,酒足飯飽曲終人散,卻還意猶未盡也!
台聯
101.7.27(五﹚
下午佳雯學姊突接來電,景德鎮的譚秘書長已到北京來,請我們一起吃飯,本來已決定接受曹市長(原太原市長退休本班第七屆同學﹚的宴請,臨時改變了主意,我、佳雯、爾盛、政天、四人參加了譚秘書長在北京的款待,晚宴的主人尚有一位台聯雜誌社社長,此台聯非彼台聯,與李登輝前總統無關;這是台商在大陸辦的合法雜誌社;大夥兒非常盡興,並相約明天到北師大來由我作東,到北京我不是主人,景德鎮來的也不是主人,難得的機會,客人請客人,讓我回請一次吧!並打算同學也一起聚餐;在北師大的學習,結交了許多的朋友。
篆刻1.2.3
同學大包小包的帶,經驗告訴我,教室外面會有人來賣材料的,今天的篆刻學由 霍文才 老師擔綱授課,老師以實刻為重,理論先上二小時,緊接著實際刻劃,一些實作刀法一面做一面學,第一個方法是水印上石,同學們掌握了印搞上石的基本手法,個個努力進行篆刻學習,一下午我刻完三枚印章。
求精
101.7.28(六﹚
篆刻的技巧掌握了,反而不求多而求精,一整天只構思並完成一枚閒章,印章與篆刻是有區分的,所謂的印章是以實用為目的的,篆刻藝術是文人藝術家,所從事的藝術創作屬於藝術行為,掌握了篆刻的技法之後,便開始在印面的構圖與字形上花心思,一枚小小的印章並不比一張全開畫容易創作,有了一雙巧手還得加上一番巧思,才能完成一件好的篆刻作品。
貪大!硬底子
上篆刻學之前,葉爾盛同學事先一個星期左右,到潘家園地攤上買了一袋子石頭,爾盛同學告訴我,袋子裡隨便挑不用客氣,我也就不客氣了(因為我的石頭刻完了﹚我看上了一顆大的,形狀像台灣地圖,色澤類似田黃,二話不說,就這一粒了!就因為貪大,這一粒石頭,讓我覺得刻刀鈍鈍的,刻了一個下午,手指頭都快起泡了,非常費勁,好幾次沖刀都沖到握著石頭的左手指,險象環生,原來爾盛買石頭也只看型看色,而不問質地之軟硬,老師指點買石頭時,要指定初學練習用的,事後我與爾盛自嘲,我們的功夫是真正的硬底子,紮實,開始比較辛苦,往後就什麼石頭都能刻了!(歪理﹚
剩菜好吃
憓瑛同學是我們台灣來的這一班同學的「大廚」,昨天晚餐請客,點了太多菜,我們通通打包回來,就交給了憓瑛同學重新料理,(憓瑛姐目前仍任教於台中大雅國中﹚,憓瑛姐中午宣布,今天晚餐在宿舍四樓大廳吃稀飯配剩菜;中午一下課,我陪憓瑛姐到校園福利社買了一包米,袋上沒有任何標示,可能是店家自行分裝的,我跟憓瑛姐對這米的品質雖有一點存疑,因為份量適中,也就買了,經過憓瑛姐的巧手,這鍋稀飯煮得香Q粘稠,好吃極了!加上昨天的剰菜,經過重新料理,大夥兒在剰菜裡尋寶,一個個吃得比昨天還起勁,秋霞姐笑說:人真奇怪,吃剩菜比吃大餐起勁,真有意思。同學相戲,露出會心的一笑。
上邊款與拓邊款
101.7.30(一)
棉花、綢布、塑膠布、橡皮筋, 霍 老師準備了材料,並指導班上每一位同學,完成一個小拓包,同學在自己所篆刻的每一方印章上,先刻上左邊款或右邊款,然後拓下邊款再剪貼上冊;一連串的動作,看似簡單實是困難,當然,若不要求精緻,那倒還免強可以,實際上,篆刻既已成為一門學問,還真是不能馬虎,首先就邊款如何下刀?用單刀法或雙刀法?同學老在這問題上打轉, 霍 老師做了講解與示範,緊接著,拓邊款學問就更大一些了,其步驟(一)貼水上膠(二)覆紙刷平(三)吸水平壓(四)護紙剁實(五)沾墨輕拓(六)沾墨勻拓(七)上蠟塗勻(八)下紙舒平(九)剪塗上冊。九大步驟,缺其一,失其真也! 霍 老師都仔細講解示範(練習!練習!再練習!)
每一件都是唯一
老師同學人手一件,每一件都是唯一,這是本學期我為自己定下來的目標,上完課,我便辭去一切交流活動,回到寢室開始我的班服創作,創作的主題圍繞在書與畫的範圍內發揮(以書法為主),首先我為福來同學作的冠名聯是:「福萬方遊山戲水.來一筆氣勢如虹」(福來同學是做旅遊業的),根義同學冠以「根常在書墨一體.義永存紙筆同功」,(根義同學是教書的),興國同學冠以「興之所致書文茂.國有能才裱藝精」(興國同學從事裱褙業),瑞蘭同學冠以「瑞氣恒常書風在.蘭香依舊筆墨開」(瑞蘭同學退休教師.書畫協會理事長),中厚同學冠以「中庸之法行諸筆.厚載之方顯於心」(中厚同學是江西省太原市市長退休,出入座車加司機隨從),楊捷同學,單名,冠以句子「捷書快筆暢心懷」(楊捷同學北京人年輕小女孩兒),桂華同學冠以「桂郁書香發筆末.華文卷氣藏毫端」(桂華同學山東漢子教師退休),聘東同學冠以「聘得京師勤習字.東方儒郎愛練書」(聘東同學年輕小伙子,部隊服務),宇航同學冠以「宇玉蒼穹飛天墨.航梭勁筆震地書」誌德同學冠以「誌銘心書學在上.德墨意法帖為先」,玲玲同學冠以「玲聲振耳筆風勁.玲氣迴樑墨韻生」,莉麗同學冠以「莉香入筆藏清氣.麗墨行書啟硯芳」,梁斌同學,單名,冠以句子「斌書筆墨發江河」,政天同學冠以「政筆行書高高落.天生好手字字新」,強躍同學冠以「強項端看行草隸.躍然紙筆墨飛揚」(強躍同學,現任西安碑林書記,出入座車,司機隨從),曲萍同學冠以「曲詞詩賦生花筆.萍影書踪翰墨人」(曲萍同學是北京執業律師),憓瑛同學冠以「憓意行書心猶靜.瑛毫入墨神亦寧」(憓瑛同學是台中市大雅國中現任教師),廖琪同學是蒙古來的年輕人,個頭高大,在蒙古從事法教學,此人很陽光,給他來一個幽默的:「廖倒一個是一個.琪上馬背拽蒙牛」,心富同學冠以「心有千帆一揮過.富藏百墨萬頃書」(心富同學上校退役,詩書畫一絕),書河同學冠以「書千卷勤習不輟.河萬長好墨流芳」(書河同學是河南書家,住鄭州),秋霞同學冠以「秋色凝輝見筆意.霞彩聚韻歌毫神」(霞同學台灣書畫家),九鼎同學冠以「九勢八體求心法.鼎盤金文入墨經」,(九鼎兄是台灣書畫家,與秋霞姐是夫妻檔),亞蘭同學冠以「亞學知書能作畫.蘭女弄畫興為文」(亞蘭家學淵源,父親 楊隨震 先生是白石老人再傳弟子」,忠蓮同學冠以「忠臨百帖涵書氣,蓮習千碑發墨香」(忠蓮同學官拜上校退役,專攻書法),槐卿同學冠以「槐筆勁書文台遶.卿雲游墨硯邊迴」(槐卿同學台大畢業,專攻書法研究)麗華同學冠以「麗筆戲墨墨生韻.華書為文文放光」(麗華同學台灣師大畢,國中教師退休),國明同學冠以「國學奧意書中顯.明墨新思筆下求」(國明同學山東書家),中立同學冠以「中道行筆.立姿作書」,(中立同學湖南書家),爾盛同學冠以「爾學筆墨得新意.盛讀書文承翰風」(爾盛同學教師退休,專研書法),我替自己冠的聯是「宗司畫不擅法理.陵作書難循規章」,筱苓同學冠以「筱竹作畫.苓羽司書」,(筱苓同學書畫專研,台北人),翠華同學冠以「翠心使筆畫風秀,華硯遊書墨韻豐」(翠華同學,台灣書畫家),佳雯同學冠以「佳書一筆成氣候.雯彩千嬌頃萬家」,(佳雯學姐台灣人,專研書畫),廣秀同學冠以「廣學書碑習字帖.秀文武墨發童蒙」(廣秀學姐,北京小學專業書法教師),振波同學冠以「振刀下石蹦聲脆.波斧上印紋路豐」,(震波同學北京專業篆刻家);廣秀學姐幫我買了三十件白色棉T,店家翻箱倒櫃,加調貨補足,整整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我全部寫完還不夠,心富兄提供了四件去年存貨,免強夠同學用,老師的也就不寫了,一方面是棉T不夠,另一方面是,後來想了想,請老師穿班服,好像有一點不太尊重老師,就在此畫上句點吧。
央視.中國書法五千年
101.7.31[二]
七月中旬上北京之前,大陸中央電視台"中國書法五千年"節目製作小組,專程走了一趟金門,拍攝中國書協所承辦的書法教育傳承活動,此活動是長期性的,活動名稱叫做"蘭亭小學",及"蘭亭中學"(取王羲之內亭序為名)金門縣政府教育局,指定柏村國小承接蘭亭小學活動,蘭亭中學活動則指定由金寧中小學承接,經簡單隆重授牌儀式後,業以掛牌運作將近一個學期,此行除採訪蘭亭活動外,有驗收成果之意味;臨行前,在廈門思明區的兩岸論壇,"鄭成功復台350周年記念活動"後,吳鼎仁、唐敏達、陳添財還有我,先接受了一次個人專訪,這次來金,除拍攝兩校"蘭亭"書法教學上課實況外,並再為我做一次專訪,將我推動書法教學,"十年紮根計畫的理念與實際教學,做一完整的拍攝,事後又加了一段,在吳鼎仁岳父老宅府上,鼎仁老師拿出收藏,添財老師也帶來收藏,在府內廳堂及院落壁上,掛上古字畫,迴廊上設桌擺古卷,三人做了一次"漫談古今"之片段攝製,整個節目的製作,要到今年年底前才能全部完成,並在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俗稱央視四套),以中國書法五千年為主題正式播出;此次來北京上課,受中央電視台書畫院曹志明秘書長盛情邀宴,我要約心富兄、台灣來的瑞蘭學妹大姐、大陸同學曲萍美女、四人一起赴會;曹秘書長是此"中國書法五千年"節目製作的總編導,寫了一手精緻小楷,據向編導透露,目前在大陸書法小楷的排名, 曹 老師無疑是排在前三名內,午宴前, 曹 老師的學生 顧 先生,展開 曹 老師手卷,小楷作品金文抄經卷,供大家觀賞,作品實在精湛,令在場賓客嘖聲連連,套一句大陸同學常講的口頭禪,"真到位"; 曹 老師在"十里槳聲"餐廳設宴款待,據 曹 老師說,大陸名書畫家經常在此聚會,諸如沈鵬、歐陽中石..等,目前台面上大家,均是此廂常客,今日有幸與現今名家坐過同一包間吃飯,誠屬難得!我以白棉T為向導與張攝影師書寫,"中國書法五千年",並撰上冠名聯贈之以禮,另寫一幅中堂"書尚法意,"與曹秘書長交流;席上相談甚歡,宴後,合影留念並接受曹秘書長邀請;明年八月,央視新樓書畫院落成啟用後,以"金門"為主題,專門為金門書畫家開展,並攝製節目;此宴是好宴!在賓主盡歡後,相約明年見。
何其有味
101.8.1(三)
今年北師大勵耘學苑跟往常一樣,住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流學生,經 安 老師的極力爭取,硬是為我們台灣來的同學,留下幾間房間,我的房間在四樓十五號房,樓下正是驛馬墩西餐廳,餐廳的美味兒,據服務員說,是由空調口進入我的房裡,我房間的味道特別重,此問題據傳也是多年沉窠,一直無法改善,我這房間也是勵耘學苑的絕無僅有,我受其勳陶,滿身散發與眾不同的香氣,每一件在房裡創作的作品,都何其有味,深受同學讚賞(自我解嘲是安慰自己的一帖良方)。
行書
李永忠老師講解行書, 李 老師對行書用筆自有一套說法,其手與筆之間的力量運使,如何能自然駕馭有其獨到的見解;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在字形結構與筆法上皆如此,比較其特點,楷書是端正嚴謹的,草書是靈動活潑的,行書則兩著兼而有之,行書的筆法構成較為復雜,簡單的說:筆法主要包括點畫的寫法,和點畫之間的銜接方法,在 李 老師簡單的介紹後,同學們開始實際書寫練習,並以王羲之的"聖教序"為範本。
草書
李洪智講草書: 李 老師說,草書是依附在主流書體上的書體;草書從來就不是主流書體,漢隸主流的時代,是草書的萌芽期,草書的筆畫形成就帶有隸書的筆意,一直到唐楷為主流書體,草書仍然依附在楷書之下,筆畫的形成仍以楷書為主而變化之;草書形成應以"達到快捷"為主要目標,因此;草書改變了(一)筆順(二)、字形(三)化繁為簡(四)化方為圓(五)改變行筆走勢(六)連筆書寫(七)改變行筆交接處與連斷處...等等;草書之有別於楷、隸、篆、尚有一大特色,就是在書寫上「有草法而無結構」,結字方位較自由,沒有楷隸篆固定規範;古今書家皆有提倡"筆筆中鋒"的,其實以草書的快捷、靈動、變化、及藝術性,要求筆筆中鋒的寫法,是難以做到也沒有必要的,並建議同學,練習草書要以手工製毛邊紙,書寫稍大字體,使用長兼毫為宜;不適合用羊毫、長羊毫書寫,因筆軟而無彈性,猶不合用。
再進恭王府.遊客變貴賓
101.8.2(四)
楊佐,當代新徽派畫家,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中心主任,隸屬文化部管轄;這一次的主受邀者是憓瑛,幾天前憓瑛到恭王府遊玩,別的地方不去,就直走楊佐社長的辦公室,按理是遊客止步的,楊社長卻熱情的接代了憓瑛,並現場揮毫交流,槐卿在外苦等,徘徊於和珅後花園的望月亭,長望夕陽。當天我與心富兄也遊恭王府,我的票還掉了,又補買了一張多花了兩百元,憓瑛說,這就是"緣"(憓瑛篤信佛教);今天的身份不一樣,同樣在入口處剪票,我們可是手握一張大大的請柬,楊社長親自接待,好不威風啊!一行人參觀了正在展出的"茶嘴契約山水作品展",接著現場揮毫、品茗、敘談、互邀交流,拍照留念,楊社長帶我們遊園解說,有別於一般遊客,感覺倍受禮遇,下午還有課要上,我們懇辭了楊社長的午宴,相約離開北京前再聚,並策畫交流互訪日程。
風格
101.8.2(四)
王學嶺,北京名書家,今天為同學上了一堂專題,論書法家的風格,也就是書法家自己的特色,勉勵同學,以要求自己成為,現代的王羲之為目標, 王 老師認為,有風格之前,要先有書法的質與量做基礎,這基本元素從何取之?當然是碑與帖的臨寫,並強調要活臨,不要死練,比喻活臨是書家,而死練是書匠;臨碑帖應注意幾個要點,(一)點畫(二)結字(三)墨色變化(四)形式變化(五)篇章(六)空白;臨帖還要克服自己的喜好,要喜歡"不喜歡"的字體,還要把奇字寫正了才好(奇形怪異的字畫結構,寫成習慣,成為平常書寫的一般用筆);書家追求的最終目標,還是個人風格,個人的風格特色,是由質的變化產生的,質的建立從臨讀碑、帖、文、史、哲、藝、加深加強;書家的風格還受到生活背景、社會知識、書本知識的影響,其作品的生命力在其能表達悲、歡、喜、捨、各層面,並有獨立的"質變"面貌,是屬於自己的特有風格,最後還不忘提醒同學:「風格是練出來的,修養來自書本」。
機票
101.8.3(五)
時間飛快,尤其在事情多,課業繁重的時候,特別有感覺,重拾課本之後,更發現反應慢了,是不年輕了!上學前,請旅行社代為購買,由廈門直飛北京單程機票,打算在課程剩半個月的時候買回程票,這是經過行家指點的(可以買到較便宜的票),我請憓瑛在攜程網上幫我抄下飛機時刻表,在寢室裡仔細琢磨敲定了時間,卻抽不得空,到離住處不到 一百公尺 遠的,機票代售處購票,慢了兩天,我多花了人民幣兩百五十塊錢,買了原定廈門航空班機,走出售票處後,把時刻表再看仔細,發現再遲兩小時左右的中國國航,只需多花人民幣一百七十元,就能買到票,真有一點兒懊惱,是老了嗎?反應遲鈍了(一路上滴咕著),又想了想,這提早兩個小時與家人見面,多花了一些錢,也算"値回票價"了。還真應了那一句老話,「時間就是金錢」。
退押金
口袋裡裝滿了鼓鼓的一堆廢紙,一把掏起放在桌上,本想掃入垃圾桶裡,心想,再仔細看看,或許有些有用的字條,不能一掃而盡,就,就那張最大張的,打開一看,是一張押金收據,面額人民幣三百元整,我頓時想起,前些天,回請景德鎮來的朋友,在北師大北門牆外雙福餐廳,我與佳雯同去訂桌,櫃台小姐說,訂桌要先付訂金,點完菜後,我先付了三百元訂金,這事兒,我卻忘得一乾二淨,當天櫃台買單時,我還開了發票,櫃姐並未提醒我,為這三百塊,我又抽空跑了一趟雙福餐廳,櫃姐說她也忘了,接著問一句:那天是你嗎?(並未對此事表示歉意)。大陸的餐廳服務態度,還是差台灣一大節,這還是北京呢!
小草.臨孫過庭書譜
101.8.4(六)
李洪智老師推崇孫過庭書譜,理論與實際交叉並進,講解、示範、臨帖、分析、老師上課認真,學生努力用功,只一句話可以形容,就是:「墨香飄滿室.字紙堆如山」爽也!; 李 老師說:小草的筆畫運行與行書無異,好的小草字體,主筆與帶筆要分明,(大草字體就不一定了,有時帶筆粗於主筆)寫小草在體式上不能有太大變化,就如啟功先生所說:「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大字難於結蜜而無間」;寫草書要注意的是折與轉,不必太在意中不中鋒;小字要寫得精緻而有品格(品質與格調),就是技巧要好,格調要高(要有書卷氣),臨帖要勤,要細致,要專注每一筆畫,(以我的見解要先練定心才下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阿.彌.陀.佛!)
大草.臨懷素自敘帖
101.8.5(日)
臨完小草臨大草,寫完小草寫大草,交叉練習一點也不馬虎,大草字帖, 李 老師推崇懷素自敘帖, 李 老師認為:寫大草要把筆按下去,要保證筆畫厚重,不要老在筆尖上打轉,每一字畫的轉折要充分,線條不要太細,一張字掛在牆上,線條要粗才夠明顯;大草的線條,主筆與帶筆沒有分別,要保證厚重,才能有充分的延展性;"使轉"是草書的主要形式,書寫時要注意(一)圓轉或是方轉(二)行筆多遠處有轉折(三)若有交叉點其位置在那兒(四)注意轉與折的結合..等。草書字形因地而制宜,書寫時局部線條可拉開調整;寫大草要如寫散文一般,要「形散而神不散」;臨帖要臨得慢、臨得像,從臨帖中掌握古人用筆的方法;枯筆要自然,位置要適當,不宜太多。 (加油吧!同學!)
秦老師講行書
101.8.6(一)
秦永 龍老 教授,特地再來為我們上了幾堂課,講解行書;秦老是啟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北師大是亦師亦友的好同事,二老有著深厚的情誼,秦老說他與啟先生學寫字,啟先生卻告訴秦老,不可學啟先生的筆法,要學碑學帖學習古人法,也就是說要「取法乎上」也!行書與楷書相較之下,行書的用筆不同處,在於行書的藏鋒少露鋒多,若行書與草書相比較,則無嚴格的界線規範,在用筆上,行與草原本是一回事,若要談區別,則要在"省變"的程度上來做解釋,"省"是筆畫數量的簡少,"變"是行態的變化,(省變一詞是秦老講漢語文字學的用詞);從入筆到提筆在紙上的一個動做叫筆形,或使轉用筆或使轉筆形,使轉是用筆的一個形態,行書在很大的程度上,應用了草書的筆形;使轉用筆要圓才靈活,直拐是不好的
動做,要把行書寫好一定要懂草書;行書用筆的另外一項特有行態,就是"遊絲"或稱"牽絲",行書的"結體取勢"與"結構形態"直接受到遊絲的影響,遊絲是用捻筆而形成;行書的臨帖,要以王羲之為根本,可選王羲之傳本墨跡(啟功先生生前所推崇),或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臨帖不要一謂的要臨像,重要的是取其法,而字體書寫的快慢,要以點畫表現的最佳校果為標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行書要當楷書寫」(指速度);最 後秦 老師提醒同學:「歷代名書家沒有一位不臨二王書而起家的,習書從源頭學起是不會有錯的」。 (加油吧!同學)
再談草書(兼談落款)
101.8.7(二)
李洪智老師繼談草書:草書的書寫是有其規範與法度的,除了臨摹之外,在要求其變化之前,要先有基礎,(就是傳統筆法),才不會出了規範沒了法度,有這麼一句話說:「草書出了格,神仙也認不得」。唐朝以來草書的變異現象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個人使用(二)社會通行(三)權威規範。變異現象的主要表現;隋唐以智勇和尚的草書千字文為準繩,宋朝以黃庭堅的表現最為突出,如其諸上座帖,可為典範;分析如下(一)主筆與帶筆不分(二)筆畫交接處變換(三)環節省略(四)環節增加(五)變換符號..等;草書為追求藝術效果,而忽略了草法規範,書法家也杜撰草法,黃庭堅曾說:「少時喜做草書,初不師承古人,但管中窺豹,稍稍類推為之,方事急時,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識也。草書筆畫的"攪轉"一詞,是形容筆畫運行中,墨變少時筆頭易散,為聚筆墨保證筆鋒凝結,而扭轉筆頭,這一動作就叫"攪轉"。草書行氣的形成,是因筆畫運行時,下一字跟據上一字來安排的"觸遇生變"之過程而產生的。在布局上,行與行之間的空隙,不能全部布滿局,才不會顯得俗氣;草書的書寫,在節奏上要有變化,在墨色上也要有變化,力求自然,布局上水對墨約在3:7主墨色(黑)至少要占百分之六十,枯筆與飛白也不能
多,字的輕飄感,或不經意滴在紙上的墨點,利用其在適當的位置,都可以成為篇章中的特色,提醒同學:切忌半途而廢,堅持寫完,因章法自由,把缺點變優點,最後有可能成為一幅好作品。
落款時,稱呼長輩以其字為宜。印章的使用;名號章和閒章,在一幅作品上,不要超過五枚,作品裡不使用不規則印,二方印,要一朱一白,宜大小一致,可一大一小,差距不能過大;若只蓋一章,以白文印為宜,若只蓋兩章,閒章宜朱文,名號章宜白文,名號章可蓋落款側邊,(可兩三枚),印章不宜大於落款字,也不宜過小,要適中,兩印的距離,不小於(主印)一個印的距離為宜。
漫談書法(專題)
101.8.8(三)
蔡祥麟,北京人,當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這兩堂課跟同學談書法的三個屬性及三個境界,並做了一個總結。三個屬性是(一)漢字的情感藝術屬性(二)漢字的古典美藝術屬性(三)漢字的高雅藝術屬性。漢字書法的表現若加上情感,其藝術性將更為豐富,若出了點法度,而多了些情感,兩相權衡,情感應略勝一籌,偶出妙筆,能成佳作。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揮內在的生命力,書法是時代文化藝術的結晶,不會被淘汰,布局上的留白,章法上的簡約,是古典美藝術的表現。書法給人帶來豐富而唯美唯新的感覺,其藝術性是高雅的。
書法的三個境界:(一)工(或功)(二)學(三)才。中國書法的理論與實際並重;就如孫過庭;不但要會說書譜,而且還要會寫書譜。書法的內涵在於學養,學養豐富內容才能精到,品位格調才能高雅而不俗氣,作品才有可能傳世。書法從學習古人開始;話說:「不怕靠近古人,只怕緊隨今人」,「只有守住自己,才能站定歷史」,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確定是不是青山)。學習書法天份很重要,除了先天之才,後天的工與學三者並重。
最後總結一個"容"字:碑帖相容,古今相容,南北相容,裡外如一,不分貧貴。能集大成者,方有可能成為大家。不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虛名上,要用在紙上。編書與作學問一定要嚴謹,古人也有寫錯字的,不能全部當範本。能容百家為一家所用,是大家也!
陰老師說篆(專題)
101.8.9(四)
陰 鳳華 老師,當代著名女書家、篆刻家,書法重行草,章以漢印專。作品在書法、篆刻界相當受重視,其對篆刻技巧,作品內容、布局、章法、等詮释,相當精到,例舉陰老師的见解如下:(一)印小不欲圖宏,然可醒目。語寡不能驚世,然可明志。短線不宜载道,然可遺情。(二)製作印章,點線宜孳肆樸野,婉曲深致而不直露。志在高山意在流水,心與印具化,印小而神遠。(三)印雖新作,依舊才佳,似淡而濃之高古寓意,似有若無之哀麗情思,似夢如幻之空靈虛境。觀之,情真而意深,厚重而蒼茫,婉如一曲遠古悠歌。(四)印之古在殘亦在厚;印之蒼在雄亦在拙;印之韻在巧亦在樸;印之靈在虛亦在空。(五)印不可不作,不可多作。少則古韻亡,過則天機窒。萬物妙在度,此境難覓。(六)秦漢之印,有深美閎約之境,攜優雅之深情,潛逸响于玄外之巧思,令後人嘆為觀止。線條
之波蘭,字體之和睦,非悉心玩索者,難窺得藝術精華之所在。(七)余喜漢將軍印,情乃急就,直指心源,無意于傳世,故真情可窺。(八)遣刀製印,戀一「野」字、求一「蒼」字;追一「渺」字;敲一「毫」字;擊一「壯」字;潛一「韻」字;顯一「拙」字;藏一「巧」字;攜一「靈」字;疊一「逸」字;擭一「雅」字;妙處總在旁見側出,皆從天外落想,焉得不佳?(八)白文容易擊蒼茫,朱文商量戰纏綿。鑿成紅迹無數樣,九曲回腸一線間。(九)印中用字不可太方正,方則易板;印中刻線不可太平直;平則易淺;印中殘破不可太瑣碎支離,碎則易匠。(十)佳句生情,引情入印。字體或勁健、或飄逸,宜闡發新意。遣刀或旁敲、或側擊,應熔鑄點化。追求妙合無垠之臻境。(十一)物物而不物于物,託物言情。似字還非似字,踵世增華。似線還非似線,以線見意。(十二)製印存法乎?曰:始製若即,未製若離。或人不踰?曰:起則法,止則隱。或乖而顯,或合而隱。
臨摹與創作
101.8.10(五)
殷延國老師,書與刻專門,書重行草,印以漢強,新一代好手,望重京華。 殷 老師跟同學講授書法的臨摹與創作:(一)空間布白(二)行筆取勢(三)注意主次。
行書:終歸一筆書(一脈相連而非筆筆相連)指單字用筆的連貫性。一行字要看一口氣的連貫,一組組的字形與字勢要有一致性。漢字不等同於方塊字,楷書要把字寫"穩"還要有"變化"(以鍾繇的小楷為例)。一篇字當中,分段、分行、分字、比較其結構、布局、用筆、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面貌。注意大小、方圓、長扁、鬆緊、輕重、正奇..等之對比關係。自然書寫可以表現出個人"心性"。"風格"的產生,就是一種堅持,但也因為堅持而限定了風格的形成。(所堅持的方向是否正確)。
臨摹:趙孟頫得力於二王。王鐸一生一天臨摹一天創作。歐陽詢的行書帖可為臨本。臨書不是要臨得一模一樣;但也有人說,要臨得像,而且要更像。王鐸的字自主性強,王鐸的作品完整可給後人起模範作用。看不同作品以不同角度臨摹,抓住對比的節奏感,或重或輕、不重不輕、有重有輕、字形變化、乙側(軸線)變化。篇幅第二行字,對比第一行字,遇重則輕,遇正則奇,使其布局生變。情節發生逆轉,在一篇字的中間偏上一點的位子最佳。第一字處理好了,第一組才能調整好,一行字才能寫好,一篇字才能寫好。一篇字的起、承、轉、合:開篇的第一個字是"起",第一行尾與第二行頭是重要的承與轉,三行、四行..複製第一二行的方式,最後一字是"合"。臨摹是一輩子的事,那是養料就像吃飯一樣。臨摹像了只是第一步,再來要了解結字原理,解晰結構,重組布局。(一)臨摹要點(二)創作形式(重現)(三)臨創轉換方式(臨摹式創作)。可以打亂字帖秩序,改換字體。章法要臨王鐸作品,比較接近今人。改變書寫形式,做為臨摹的過度。臨草書,王羲之的十七帖,要優於孫過庭書譜。無巧不拙(對比)。空白要完整(不瑣碎)。
上齊下不齊,最下字的錯落只能半個字,錯落一個字成殘,第一行字不要都離邊,要有離與接,靠擠壓產生對抗,形成美感,一件作品離不開鬆緊關係,(在對比當中)。左緊而右鬆,奇中顯正,正中有奇,作品有變化;所有作品的創作,無非是不同程度的複製而已,簡而言之:"陰與陽"之配置也!
回家了
101.8.14(二)
大箱、中箱全裝滿了書,還外加一不大不小紙箱(內裝陶瓷特殊釉料),一背包(小電腦、毛筆、印石),再掛一佩劍(楊校長托帶回畢業展作品,捲軸三條綑在一起,像一佩劍往身上一掛,活像大俠),一躍上天,瞬間降落在廈門,青蜓點水, 三兩 下就過海到了金門,我回家了!(又是幻想);猛一回神我還真在飛機上。
八月十四日半夜四點二十分,事先叫好的車,已在勵耘學苑樓下等著,心富幫我推一部分行李,我在櫃台結了帳,別過心富(心富兄直飛台北,與我不同道),一路直奔首都機場第一行廈,劃位時才知道跑錯航廈了,應該在第二航廈,推著行李轉到第二航廈,一路上隆隆作響,像戰車一樣,(行李太重了)還好不遠,時間也有提早,不趕!(心裡其實很急)。行李過磅時,不出所料,超重了(臨行前我已淘汰很多了);我手提上機的部分(登機箱),其實比托運的行李還重許多。超重 九公斤 ,再付人民幣兩百三十四元;還真應了一句俗話:「轎錢多過聘金禮」,不過;話又說回來,另一句俗語不是這樣說的嗎?「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幾箱黃金屋,對比人民幣234塊錢,划算!
十一點半,五通開往水頭的船,我最後上船,只因我"收獲滿檔";十二點,船到金門,我還是最後一位下船,因為我"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