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法藝術的三大傷害


丁啓陣


臨習過一些古代書法字帖,對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有一定鑒賞能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感到失望,痛苦,乃至憤怒。因為,無比美好的書法藝術,總是會受到種種傷害。據我觀察,至少有如下三大傷害現象:


其一是,來自粗人的技術傷害。漢字書法,是線條和結構的藝術。衛夫人論筆畫之美,有千里陣雲、高峰墜石、陸斷犀象、百鈞弩發、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勁弩筋節等講究;王羲之論整字結體之美,有如蟲食木葉、如水中科鬥、如壯士佩劍、似婦女纖麗等名目。但是,要想學得這些技術,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而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心存僥倖,熱衷於走捷徑,夢想着一舉成名,然后日進斗金,財源滾滾。古代字帖,一種也不曾認真臨習過,就到處以書法家自我標榜;沒學過幾天行楷,上來就寫狂草,龍飛鳳舞。結果自然是,點畫、結構,均無美感可言。我稱這種人為粗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文化知識先天不足。相反,他們很可能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畢業於名校,擁有高學歷。他們的粗,粗在缺少必要的書法基本功。


其二是,來自匠人的文化傷害。書法講究技術,但並非簡單的技術活。歷代的書法名家,往往同時又是學問家、文學家。有如王羲之所言,“夫書,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大抵書須存思。”傳世的書法作品,都不是簡單的點畫成字游戲,而總是跟思想、情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書法珍品,往往同時也是上佳的文藝作品,有新穎的內容,有真摯的感情,有率真的性情。王羲之的《蘭亭序》,顔真卿的《祭侄稿》,孫過庭的《書譜》,蘇東坡的《寒食詩帖》,岳飛的《滿江紅》,都是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的。即使是字數有限的楹聯、匾額,往往也是有意藴有情調的字詞語句。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書法展覽,景點石刻,紀念題字,最為活躍的,常常是一些書法之外茫然無所知的“書法家”——他們其實只是寫字匠人,以寫字謀生的手藝人而已。這些寫字匠人,能夠在形式上標新立異,極盡險怪之能事,但思想、文藝的內藴卻是無從說起的。


其三是,來自官人的權力傷害。書法以線條結構技術為基礎,以詩文涵養為內涵,以性情趣味為外表,它既是藝,又是道。一個人書法藝術造詣的深淺,跟其稟賦性情有關,跟其境界閱歷有關,跟其臨習創新的功夫有關,跟其社會地位卻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我們的現實卻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人貴,則字好。企事業單位牌匾書寫,公私紀念活動題詞,名山勝景碑銘刻字,都盡量邀請身居高位者出手揮毫,完全不計較他們於書法一道有無基礎,完全不計較他們的字頂多隻能逗留數年,完全不計較無法再生之珍貴木石被磨損糟蹋……背后盡是見不得光的權錢名利游戲。


我們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書法藝術,還能承受多久如上種種傷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門縣書法學會 的頭像
    金門縣書法學會

    金門縣書法學會

    金門縣書法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