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故事








柳公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778─865),唐朝人,字誠懸。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落筆清朗雄秀,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雖然說後世享有大名,但事實上柳公權成名的時間非常的晚。當他四十三歲時被穆宗召見,賜官右拾遺。這個官位看起來風光,是在陪在皇帝身邊讀書,說穿了就是個皇帝「跟班」,沒什麼用。加上後來有一次,穆宗皇帝閒來無事,就隨口問問柳公權如何將書法寫好,沒想到柳公權回答的是:「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一句話是書法的正理,但偏偏這個穆宗皇帝是個昏庸的皇帝,國家在他的治理下弄得亂七八糟,所以當他聽到柳公權的回答後,真是疑心生暗鬼,認為柳公權是借機罵他,因為是他心不正所以字才寫得不好。也因為如此在穆宗時期,柳公權就一直倍受泠落。然而有實力的人是不會永遠被埋沒的,在他五十七歲成終於開始官運亨通,接連三個皇帝武宗、宣宗、懿宗,都非常喜歡他。也因為如此柳公權的官階一直升,直到八十八歲時以太子太師之位逝世,榮耀非常。 柳公權對穆宗皇帝的「心正則筆正」這個故事非常有名,後世也以柳公權以「筆諌」的方式來勸諫皇帝而大加推崇。然而這個簡單的故事卻害慘了所有寫書法的人。第一個影嚮,品性端正,字才會寫得好,也就是「說字如其人」,這種以道德標準來判斷藝術的好壞實在太奇怪了,換句話說,人品好字一定好囉,那好人好事代表字一定都很好看了,這還真是不通。第二個影嚮是:寫字筆一定要拿正正的,甚至說筆尾要對準鼻子才成,這根本是在練特技。事實上拿筆的角度是要配合字的,有些字體較圓潤,筆就要拿正一點,有些字體比較方折,筆就要拿斜一點。甚至有些字是左右擺動寫,那筆的角度也要跟著擺動,那能一成不變呢。






 




柳公權《玄秘塔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門縣書法學會 的頭像
    金門縣書法學會

    金門縣書法學會

    金門縣書法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